焦作信息港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综艺娱乐、热点新闻、体育健康、商旅生涯、生活百科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3-05-31 14:49:02
上海有产者的悲喜并不相通。
如果你正在买房。
看房的过程中,你会发现,有些房子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回落的现象。
而有一部分,挂牌价仍然在涨。
我们也说过,前面三年(2020-2022)整个大盘涨了20-30%左右。
但其实,优质的板块涨幅远不止于此。
我们平米研究院数据中显示,前三年,涨幅最高的联洋和徐汇滨江,涨幅均超过45%。
有涨,就一定伴随有跌。
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,能够持有优质股。
但我想说的是,在上海前三年周期轮动中,有一批人非常惨。
他们所面临的,已经不是涨幅的问题。
因为过去三年没涨,未来也不大可能会涨。
他们已经完全被“套牢”。
想要置换或者套现,在当下的环境非常的困难。
这种套牢,远比大家想象的要惨烈。
付出的代价,也绝不止是“没涨而已”四个字这么简单。
现在,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。
全国,包括上海楼市已经进入存量厮杀的周期。
存量厮杀就意味着优胜劣汰。
大家总是会安慰自己,上海的房子嘛,怎样也会有一道底线,能坏到哪里去。
但其实,结果会比想象中更难以接受。
前阵子,一个会员找到我们,诉求是想置换,希望卖掉手上的房子,再换一套位置更好一点的。
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,且正常的需求。
但比较棘手的是,这位会员的房子,非常难卖,真真正正的在经历断臂求生。
这套房子位于浦东外环外宣桥的标杆小区。
是2017年以单价3.1万的价格买入的。
经历了6年的时间,这个小区的成交只跌不涨,到现在,同小区的挂牌中,还有不到3万单价。
这么说,有些人可能只是觉得,只是没涨幅,有什么大不了的。
但真的算一笔账,就发现,很可怕。
因为大部分人,特别是没有经历过的人,只看到了表面维持不动。
却忽略了一套房子背后的持有成本。
如果说,一套房子6年下来,维持不动的话,特别是当初二手买进。
这套房子就是在血赔。
先不说当初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税费和中介费,其实都是这套房子的成本。
加上每个月的房贷支出,几乎相当于带抵押租房的状态。
这句话好理解吗?
就是我们这个会员,在这6年间,即便是把首付款放银行定存,租一套一模一样的房子。
都比现在的亏损少。
最讽刺的是。
分化中处于劣势的这些房子。陷入存量厮杀环境中,真的,就成了“不动产”,压根儿卖不动!
当需要置换,或者变现的时候。
市场中巨大的存量,就必须出点血才能换来成交。
然而崩溃的是。
一旦有一个房源选择割肉成交,后面其他二手房都会降价,而且必须降价。
但是,对于真的需要置换的人来说。
割肉好过继续等待。
因为时间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。
当下,有能力换到更好的房子,不管是资产本身也好,居住改善也好,在能接受范围内做升级。
其实就是在及时止损。
在上海,这种现象绝不是个例。
浦东书院的丽泽菏亭苑,2009年的次新房。
81平两房中楼层,2017年的成交价是181万,2021年的成交价170万,没涨就算了,还跌了5%。
到今年2月,同户型的高楼层成交价格依然在171万。
目前,同户型的挂牌价在165-170万上下,且,有的谈!!!!
也就是说。
17年181万买这套房子的人,到现在还处于赤裸裸赔钱阶段。
每个月付出白花花的贷款都付之东流。
这种现象几乎是书院镇整个板块的常态。
奉贤海湾板块的绿地香颂,更惨!
2011年的小区。
2017年的时候,47平的一房能卖到125万。
2021年,47平最高成交价才91万。
到今年,同小区61平的房型成交价也是91万。
想要卖掉,47平的房子,挂牌价几乎不可能超过65万。
就是说,17年上下买47平的房东,加上税费乱七八糟的。
在全款买房的背景下,损失超过70万,跌幅占房子全款的56%。
如果是贷款,跌幅更是超过60%。
在上海的远郊,类似的情况一抓一把。所以,我们经常说,远郊慎选!
特别是又没规划,又没地铁的房子。
我们整理了下全上海绝对不能轻易碰的板块:
崇明、金山全境;
宝山的月浦;
松江的小昆山、洞泾;
嘉定的徐行、安亭、外冈;
青浦的白鹤、香花桥;
奉贤的金汇、海湾、奉城、青村、庄行、柘林;
浦东的合庆、泥城、书院、宣桥、祝桥;
我敢说,当下上海楼市的情况,一定是包括,但绝不仅限于这些,还有更多的雷区。
远大新,一定要符合几个要素:
①不要选择远郊,近郊1.5KM范围内一定有地铁。
②房龄越新越好;
③房子不要有硬伤;
④存量供应和新增供应不能太多。
市区的老破小,这几年其实已经挺惨的。
很多人,都在为17年的高位站岗。
在上海,老房子太多了,特别是小户型,有着海量的竞争。
比如普陀的甘泉二村。2017年,成交均价5.8万左右。
22年年末,成交均价还是5.8万上下。
附近的甘泉一村、三村,拉一下整个5年的成交均价,几乎没有变化。
内环内,这种老破小,老破大扎堆的板块,还有很多。
比如,杨浦鞍山、中原、静安的彭浦、虹口的凉城、普陀的甘泉宜川……
老破小的选择,其实比远大新更难。
①必须中环内;
②房龄最好90年代之后;
③靠近地铁,最好靠近产业园;
④没有太多存量供应。
这四条看起来很简单,但是几乎能淘汰掉市场上一大半的老破小房源。
如果说。
远大新、老破小是经常被吐槽的类型,还有一类也非常容易被忽略。
那就是,房子的总价,超过了所在板块的上限。
这种房子,不仅涨幅困难,流动性也会很差。
比如,一个很典型的例子:
普陀万里的中鹰黑森林,自身算的上是豪宅小区。
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房价一直都涨不起来。
2017年三期新房的单价是12万,现在二手房也就在这个区间徘徊,完全没涨。
要知道,当时的价格,如果买徐汇滨江,现在单价怎么也20万朝上了。
所以中鹰黑森林最大的问题就是,总价超出了地段的价格上限。
既然这样,上海房子今年还能不能买了?
真的要看情况!
如果你的预算充足,够得着不错的房子,继续冲。
如果只能够得着老破小或者远大新,就没必要着急。
分化之下,对于低预算首次上车的刚需来说,不是什么坏事。
因为二手房的存量厮杀,让首套刚需掌握话语权,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。
对于这批人来说,不要着急。
再多攒点钱垫脚上车,给自己争取一步到位的机会,或者给未来5-10年置换时,拥有更多选择权的机会。